在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中,孙悟空能进行72变,他可以变为其它动物和物体并逆向变回自我。在英国著名奇幻小说《哈利·波特》中,变形术使巫师们能改变物体的形式,例如,将一小块木头变成一个玻璃珠或钢珠,最后再变回木块。然而在现实世界中,类似这种魔法般的动态可逆转变却难以实现。
使人工材料具有动态转变特性的可行方法之一是将材料以多单元组装体的形式分解和重组。这需要组装单元之间的界面能够同时满足两个特性:界面结合与按需解离。近年来研究者们利用仿生学的原理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模仿自然界生命体中细胞的融合与分裂。例如,聚合物胶束和囊泡可在表面活性剂或光的刺激下发生类似细胞融合或分裂的行为,金属团簇及纳米颗粒可在高温下发生融合或分裂现象。对这些现象的研究有利于发展人工组装体可控的形态学变化,从而拓展其在新型动态组装、药物递送和释放、受限空间化学反应、合金纳米颗粒制备等领域的应用。模仿此类生命体的行为将成为构筑新型功能性组装体的有效策略。
然而,生物体内及以前报道的融合与分裂现象,往往组装体之间的界面发生了不可逆的物理或化学变化,导致融合与分裂过程难以精确可逆,组装体的数量、尺寸、化学组成、结构在一个融合与分裂循环后不能完全恢复至原先的状态。如,两个肥皂泡可融合成一个泡;但当这一个泡再分裂成两个泡时,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两个泡了,其中的物质组成已经改变了。因此,如何实现神话般的精确可逆融合与分裂,成为物质动态组装领域的重大科学难题。
精确可逆融合与分裂
融合与分裂过程的表征
融合与分裂的可循环性
机理研究
应用展示
研究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