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文件出炉
文镁科技编辑部
2021
12-04

据新华社近日消息,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4日发布。在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方面,《意见》明确提出,制定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编制碳中和技术发展路线图。采用“揭榜挂帅”机制,开展低碳零碳负碳和储能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攻关。

作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的“1”,《意见》为碳达峰、碳中和这项重大工作进行系统谋划、总体部署。

顶层设计文件发布

《意见》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提高对外开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统计监测体系、完善政策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具体部署。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意见》明确,深度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其中包括:

①制定能源、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交通、建筑等行业和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②出台煤电、石化、煤化工等产能控制政策;

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绿色金融  《意见》明确,完善投资政策,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完善财税价格政策,推进市场化机制建设。

其中,在积极发展绿色金融方面,《意见》要求,有序推进绿色低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设立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将绿色信贷纳入宏观审慎评估框架,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为绿色低碳项目提供长期限、低成本资金。鼓励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长期稳定融资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用于绿色低碳项目建设运营,扩大绿色债券规模。研究设立国家低碳转型基金。鼓励社会资本设立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基金。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

在全球节能与环保的大势所趋下,各项双碳政策开始深入实施。在前不久召开的“2021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上,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对如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及建议。“无废”概念在升级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也是行业发展的重大机遇。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拥有资源量有限,资源循环利用具有战略性意义。资源循环利用是“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路径。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落后、低效产能将加快退出,新能源、新材料及高端制造业将会迎来低碳发展的新机遇。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建议,企业应增加分类后的资源化利用和可再生能源或生物质能源的利用,减少废弃物填埋,同时加强对废旧黑色金属的发展、对有色金属进行可回收再生利用。同时他指出,应对能源转型时,企业应重视风力发电叶片、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电动车电池回收利用等问题。低碳制度需完善

“碳中和”是碳元素的循环经济,日后将成为研究、科技开发、投资、生产消费和流通等决策的依据,实现“双碳”意味着我们要从工业化时代转变成信息化时代,转变成可再生能源主导的时代。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表示,要全国一盘棋,科学认识和探索气候变化应对、碳中和转型发展规律,准确把握开放系统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特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及相关结构性变革,防止“一刀切”,实现公正转型;要分行业分领域分区域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和优先序,采取适应性管理。技术创新要加强

实现“双碳”目标不仅是能源问题,也是社会经济与地缘政治问题,更是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双碳”预示着中国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将出现深刻的变革,要想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首先要全面梳理电力、工业、交通建筑领域的技术,按技术成熟度、减排效应、成本核算指标,确定标准后在全国推行。在技改的共性技术研发和推广,同时还要开发消费端的技术和产品,最后再建立完整的市场机制建设。

调整能源结构是实现“双碳”的重要途径和战略举措,科技创新则是实现发展和提质增效的核心驱动力,对推动工业绿色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绿色低碳产业的快速发展、绿色制造体系的逐步扩大,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科普小知识——到底什么是“碳达峰”和“碳中和”
“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简单理解“碳达峰”就是我们国家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而到2060年,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掉,这就是“碳中和”。

关于我们

浙江文镁科技致力于轻量化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响应时代的号召,努力成为一家助力于轻量化科技成果落地,推动轻量化材料在工业品和消费品中商业应用的公司。作为新材料、轻量化合作伙伴,坚持走高质量发展路线,为轻量化材料发展贡献力量。

我们将持续推送,为您提供轻量化行业资讯、动态、趋势,新轻量化材料知识、轻量化科技成果、轻量化解决方案等方面的内容;以及提供专业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申请服务,为材料科学家、设计师、工程师保驾护航。敬请关注!

浙江文镁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市萧山区机器人小镇

鸿兴区358号5幢3楼

13335767462

 欢迎对材料有兴趣的同志加文镁小伙伴的微信,加入轻量化科创平台微信群,收获更多活动与项目信息哦!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全国服务热线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鸿兴路389号5幢3楼

热线

0571-56121398
7*24小时服务热线

微信

扫一扫微信交流
顶部
| 耗时 0.543 秒 | 查询 73 次 | 内存 40.73 MB